
针灸治疗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针灸治疗学中的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基础,掌握穴位的正确位置、特点和使用方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针灸治疗学中常用的横着排列的穴位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针灸爱好者提供参考。
1、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第七椎体下缘,是人体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大椎穴具有平肝息风、宁心安神、通络散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2、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侧部,第二颈椎棘突下方约1寸处,风池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喉痛等症状。
3、天柱穴
天柱穴位于颈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天柱穴具有固肾益阳、强筋壮骨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腰背疼痛、颈椎病等症状。
4、肩井穴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与颈椎横突之间,当肩胛骨端向上推时,可在肩胛骨下缘找到一横指宽度的凹陷处,肩井穴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肩周炎、颈椎病、手臂疼痛等症状。
5、华佗穴
华佗穴位于手掌心,当食指、中指合并时,从指根部算起的第三掌骨尖处,华佗穴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高热、咳嗽、哮喘等症状。
6、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当肘部弯曲成直角时,从腕横纹上量四横指处,内关穴具有镇静安神、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手臂疼痛等症状。
7、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部外侧,当肘部弯曲成直角时,从肘尖向下数掌长的位置,曲池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
8、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正中,当肘部弯曲成直角时,从肘尖向上数四横指的位置,手三里穴具有补气养血、调和气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
9、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微屈时,从膝关节外侧向下数三个手指的位置,足三里穴具有补气养血、调和气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
10、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条掌腱与第二掌骨之间,当二三四掌骨之间凹陷处,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