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针刺和灸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针灸学中,穴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针刺和灸疗的关键所在,穴位归经是针灸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穴位与经络的关系,即穴位所属的经络,针灸学穴位归什么经呢?本文将从经络的概念、经络的分类、穴位归经的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我们来了解一下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人体内的一系列通道,这些通道贯穿全身,连接各个器官和组织,经络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气血,调节阴阳平衡,在中医学中,经络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它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意义,经络的分布和运行状态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经络的分类,根据经络的功能和特点,中医学将经络分为十二条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条正经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奇经八脉包括冲脉、任脉、督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和胃府络,十二条正经主要负责输送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奇经八脉则主要起到调节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经络的分类,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穴位归经的原则,在针灸学中,穴位归经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里关系:表里关系是指经络与皮肤之间的关系,根据表里关系的不同,穴位可以分为表穴和里穴,表穴是指直接位于皮肤表面的穴位,如太阳穴、风池等;里穴是指位于皮肤下面的穴位,如合谷、曲池等,穴位的归经原则是:表里相通的穴位归属于同一经脉;表里不相通的穴位归属于不同的经脉。
2、前后关系:前后关系是指经络在体内运行的前后顺序,根据前后关系的不同,穴位可以分为前穴和后穴,前穴是指位于身体前面的穴位,如迎香、承泣等;后穴是指位于身体后面的穴位,如大椎、命门等,穴位的归经原则是:前后相邻的穴位归属于同一经脉;前后相隔较远的穴位归属于不同的经脉。
3、左右关系:左右关系是指经络在体内运行的方向,根据左右关系的不同,穴位可以分为左穴和右穴,左穴是指位于左侧的穴位,如关元、气海等;右穴是指位于右侧的穴位,如太冲、曲泽等,穴位的归经原则是:左右对称的穴位归属于同一经脉;左右不对称的穴位归属于不同的经脉。
4、上下关系:上下关系是指经络在体内运行的垂直方向,根据上下关系的不同,穴位可以分为上穴和下穴,上穴是指位于头部的穴位,如百会、印堂等;下穴是指位于腹部的穴位,如气海、神阙等,穴位的归经原则是:上下贯通的穴位归属于同一经脉;上下不贯通的穴位归属于不同的经脉。
针灸学穴位归什么经的原则主要包括表里关系、前后关系、左右关系和上下关系,通过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和运用,针灸师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穴位所属的经脉,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刺和灸疗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