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医7 / 正文

董氏奇学针灸治疗梅核气

梅核气,又称为“梅核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患者表现为颈部肿块,状如梅子,故名梅核气,此病多因肝郁气滞、痰湿凝结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董氏奇学针灸治疗梅核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董氏奇学,又称董氏针灸疗法,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董梦瑶先生创立的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董氏奇学针灸疗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结合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等方面的理论,对人体进行治疗,这种疗法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气血等作用,对于各种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梅核气的发生与肝郁气滞、痰湿凝结等因素有关,肝郁气滞是指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症状,痰湿凝结是指体内湿邪与痰浊相互结合,阻塞经络,使气血运行受阻,形成肿块,治疗梅核气的关键是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董氏奇学针灸治疗梅核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取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常用的穴位有太冲、足三里、合谷、曲池等,这些穴位可以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化痰散结。

2、操作:在针刺前,先对患者进行局部消毒处理,用针具刺入穴位,得气后进行捻转提插等手法,针刺时要掌握力度,既不能过轻,以免无法刺激到神经末梢;也不能过重,以免损伤皮肤和组织,针刺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3、疗程:董氏奇学针灸治疗梅核气的疗程一般为10-15次,每次治疗间隔为3-4天,连续治疗10-15次后,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明显好转,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如病情无明显改善,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注意事项: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卫生习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要避免在感冒、发热等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加重病情,针灸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

董氏奇学针灸治疗梅核气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针灸疗法并非万能的,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效果不佳,在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湘ICP备2025100870号-1.医考动态杏林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