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学敏针灸中风后遗症选穴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和功能丧失的疾病,中风后遗症是指患者在康复期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将介绍石学敏教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穴位。
石学敏教授认为,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因人而异,因病制宜,以下是石学敏教授常用的一些针灸穴位: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凹陷处,太冲穴是足三阳经的起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作用,石学敏教授认为,太冲穴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胸骨下端,与心口相连,神阙穴是心包经的起点,具有平肝息风、舒筋活络的作用,石学敏教授认为,神阙穴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3、阳白穴
阳白穴位于面部,太阳穴两侧,眉毛外侧约一指宽的地方,阳白穴是手太阳经的起始点,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的作用,石学敏教授认为,阳白穴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4、头维穴
头维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头维穴是足阳明经的起始点,具有清热散风、活络止痛的作用,石学敏教授认为,头维穴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头部不适、失眠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5、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凹陷处,合谷穴是手阳明经的起始点,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的作用,石学敏教授认为,合谷穴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6、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部,肘关节内侧凹陷处,曲池穴是手太阳经的穴位,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的作用,石学敏教授认为,曲池穴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手臂无力、疼痛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7、环跳穴
环跳穴位于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之间,环跳穴是足少阳经的起始点,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的作用,石学敏教授认为,环跳穴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除了以上常用的穴位,石学敏教授还强调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和灸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石学敏教授还提倡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石学敏教授的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并非万能,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