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学中级歌诀汇总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在针灸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歌诀对于理解和记忆针灸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对针灸学中级歌诀进行汇总,以便于广大针灸学习者参考和学习。
经络歌诀
1、手足三里通六腑,巨阙阴陵任督脉。
2、太冲合谷列缺穴,曲池阳溪至阴陵。
3、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足少阴肾经起于下极。
4、手阳明大肠经主面口,足阳明胃经主头额。
5、手太阳小肠经主耳目,足太阳膀胱经主项背。
6、手少阳三焦经主上肢,足少阳胆经主头部。
7、手厥阴心包经主胸腹,足厥阴肝经主下肢。
8、手心包络主神志,足心包络主舌本。
9、手少阴心经起于心,足少阴肾经起于肾。
10、手太阳小肠经循肩,足太阳膀胱经循背。
穴位歌诀
1、太冲:太冲在行间,行间有动脉;太冲能调气,气冲则痰消。
2、合谷:合谷在鱼际,鱼际有动脉;合谷能疏风,风痹可速愈。
3、曲池:曲池在肘髎,肘髎有动脉;曲池能清热,热病可速愈。
4、阳溪:阳溪在腕骨,腕骨有动脉;阳溪能活血,血瘀可速愈。
5、至阴:至阴在脚跟,脚跟有动脉;至阴能补肾,肾虚可速愈。
6、三阴交:三阴交在内踝,内踝有动脉;三阴交能补气,气虚可速愈。
7、四满:四满在膝关节,膝关节有动脉;四满能健脾,脾虚可速愈。
8、通谷:通谷在手指尖,手指尖有动脉;通谷能散寒,寒症可速愈。
9、太冲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鼻塞等症状;合谷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曲池常用于治疗肘臂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阳溪常用于治疗下肢疼痛、足跟痛等症状;至阴常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等症状;三阴交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面色苍白等症状;四满常用于治疗脾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通谷常用于治疗寒症所致的手脚冰凉、腹痛等症状。
针灸操作歌诀
1、刺入皮肤要浅深适度,避免伤及内脏器官。
2、针刺时要保持呼吸平稳,心情舒畅。
3、针刺后要进行适当的按揉,以增强治疗效果。
4、针刺时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5、针刺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6、针灸治疗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7、针灸治疗要结合其他中医疗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8、针灸治疗要遵循“治未病”的原则,预防疾病发生。
9、针灸治疗要注重患者心理调适,提高治疗效果。
10、针灸治疗要注重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促进身心健康。
以上就是针灸学中级歌诀的汇总,希望对广大针灸学习者有所帮助,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针灸技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