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学中级考试笔记
基本概念
1、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的目的。
2、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它们相互联系,贯穿全身,负责传递气血。
3、穴位:是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点,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针刺:是针灸的基本操作,通过在穴位上插入针具,进行旋转、提插等手法,来调整经络气血。
5、灸法:是针灸的一种特殊方法,通过在穴位上燃烧艾草或其他物质,产生温热刺激,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经络系统
1、十二经脉: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三焦经、足阳明胆经。
2、奇经八脉:分别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3、络脉:是指分布于全身各处的血管网络,主要负责输送气血。
常用穴位
1、手足三里:位于前臂外侧,当肘部尺骨与桡骨之间,距离肘横纹三指(中指)宽度处,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等病症。
2、太冲:位于脚背部,当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失眠、抑郁等病症。
3、内关:位于手腕横纹上3寸处,掌侧腕关节尺侧缘,主治心悸、胸闷、失眠等病症。
4、神阙:位于脐中央凹陷处,主治腹痛、腹泻、脱肛等病症。
5、命门:位于腰部脊柱下方,当腰椎第2椎体下缘旁开3寸处,主治腰痛、尿频、遗精等病症。
针灸疗法的常用手法
1、提插:用左手或右手握住针柄,轻轻地向上提起或向下插入,使针尖或针身进入或离开皮肤,提插动作要慢而稳,使患者感到舒适。
2、旋转: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轻轻地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针身,旋转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疼痛。
3、按压:用拇指或食指压迫针柄上的肌肉,以增强针刺效果,按压力度要适中,避免过重导致患者疼痛。
注意事项
1、针灸操作前要检查患者的禁忌证,如孕妇、心脏病患者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针灸操作时要注意卫生,保持双手和针具的清洁,避免感染。
3、针灸时要遵循“左病右取”的原则,即左侧有病应取右侧穴位进行治疗。
4、针灸后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